CopyRight©2021 139GAME.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1978年,萨师煊首次在黑板上敲下数据库三个字,开启中国数据库理论演进的新篇章
萨师煊是中国数据库学科的奠基人。中国数据库的发展史以萨师煊在1978年引进“数据库这”一概念为开端。
扩展阅读:
1978 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首任系主任萨师煊第一次将“数据库”这三个字写在黑板上。
1980年在萨师煊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数据库系统课程。
1979年萨师煊将自己的讲稿汇集成《数据库系统简介》和《数据库方法》并发表。这是中国大陆最早的数据库学术论文。
1980年,萨师煊与弟子王珊合著《数据库系统概论》,并于1983年出。该书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系统阐明数据库原理、技术和理论的教材。
1982年,萨师煊起草了国内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本科“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
Freddie Williams Introduces Revolutionary CRT Storage Device: A Game-Changer in 1946!
弗雷迪·威廉姆斯(Freddie Williams )于1946年12月为其CRT(阴极射线管)存储设备申请了专利,后来被称为威廉姆斯管的设备能够存储512位和1024位之间的数据。
扩展阅读
数字计算机的第一个随机存取存储设备实际上是阴极射线管。这是1946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弗雷迪·威廉姆斯(Freddie Williams)发明的,后来被用于曼彻斯特马克一号计算机。
基于了解美国在阴极射线管(CRT)屏幕静电记忆效应方面的工作,弗雷迪·威廉姆斯于1946年10月在英国电信研究所演示了单个二进制数字(bit)的存储。当阴极射线管(CRT)屏幕上的一个点被一个带负电荷的区域包围时,就会产生正电荷。放置在管表面的金属板中感应的正电压脉冲能够读取存储的信息。电子束可以被引导到屏幕上的任何位置,从而提供对数据的随机访问,但随着电荷逐渐从该位置泄漏,它必须定期重写。
弗雷迪·威廉姆斯(Freddie Williams)于1946年12月申请了临时专利。
Oracle 2: 1979年诞生的首个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1979年发行了Oracle 2 ,是第一个商业化的基于SQL的RDBMS,实现了一些基本的SQL查询和简单的连接。
扩展阅读:
1979 年,Oracle 2 诞生,它是第一个商用的 RDBMS(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随后被卖给了军方客户。随着 Oracle 软件的名气越来越大,公司也改叫 Oracle 公司。
20 世纪 90 年代,Oracle 的创始人埃里森成为继比尔·盖茨之后第二富有的人,可以说 ibm 缔造了两个帝国,一个是软件业的霸主微软,另一个是企业软件市场的霸主 Oracle。
如今 Oracle 的年收入达到了 400 亿美金,足以证明商用数据库软件的价值。从这点我们也能看出,如果选择了一个大的赛道,就要尽早商业化,占据大型企业客户完全可以创建巨大的商业价值,也足以证明一个软件企业不需要靠卖硬件也可以挣到很多钱。
Oracle于1989年进军中国,将中文名注册为“甲骨文”
1989年Oracle进入中国市场,从此,甲骨文这三个字,就在中国大陆上生根发芽。
扩展阅读:
1989年某一天,台湾人冯星君兴奋不已,数月前Oracle总部决定进军中国,冯星君带着1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来到中国。就在此时,他惊讶的发现中国最有价值的中文词汇:“甲骨文”居然尚未注册,商业嗅觉敏锐的他天才般的决定将Oracle的中文名称,注册为甲骨文。
这个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与最先进的数据库科技连接在一起的商业创意,后来成为了无数的商业教材反复讨论的品牌案例。
从此,甲骨文这三个字,就在中国大陆上生根发芽,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两个对于数据库强需求的行业。
1997年,Oracle顺利地拿下东三省邮电管理局5期工程的大单,也给Informix(英孚美软件公司)、SYBASE(塞贝斯)、CA、Digital(DEC电脑有限公司)等业界几大厂商沉重的打击。
而中国的第一代DBA就在97工程中崛起,这批中国第一代DBA,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是中国电信行业的元老级人物:多已成为省市一级的总工程师。